周美青 - 穩賺不賠的文化投資
今年5月,金車教育基金會公布一項針對國內22所高中及大專院校學生進行的「美學台灣」調查報告。據調查,高達七成的青少年對於「可否列舉3位台灣知名藝術家」這題,完全無法作答,只有三成青少年能舉出所熟悉的本土藝術家;同時,也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會在課餘參與美學相關的活動,而有18%的青少年,幾乎未曾接觸過藝文活動。

這個結果讓人震驚。國內這幾年的藝文活動蓬勃,展覽或表演的質量俱佳,若有意觀賞,還真有點應接不暇。以表演藝術來說,光是各類藝術節,開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年中的國際合唱音樂節、各縣市政府或團體辦的藝術活動,從年初演到年底,表演內容琳琅滿目,多元而豐富。展覽方面,除了各展場固定的典藏展或雙年展外,各種特展也是一檔接一檔的在各大展場推出。為什麼這些都無法吸引我們的青少年?為什麼竟有七成的青少年無法說出一個國內藝術家的名字?

緊接著在6月,該基金會又公布一項針對國內10所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及其家長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藝文類的營隊,在學童的心目中高居第三;但在父母的排行榜中,卻落在五名以外。

從兩個調查報告來看,也許可以推論:孩子對藝文美學活動並非沒有興趣,但父母可能認為不重要。在父母不鼓勵、學校不重視、政府未大力推廣的情形下,孩子年幼時即未養成參與藝文活動的習慣,長大後,生活就完全疏離了藝文美學。

許多人可能認為看藝文表演或展覽是娛樂,不能妨礙孩子的課業,以致有些學琴的孩子,從未聽過一場音樂會。進入升學階段後,美術、音樂這類「副科」,是「主科」借課的對象。兒少時期未經適當啟蒙,長大了即使有意,也擔心無從入門。其實藝文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品味,對孩子品格修養也極有助益。傳統戲曲說的多是歷史與忠孝節義的故事,看戲比讀書說教要有趣,印象也更深刻,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教育;音樂、美術、舞蹈都是以節奏、色彩、線條、律動等浸潤心靈。藝術是生活,不是附庸風雅,美育是引導學生對美的觀察力、欣賞力、感受力及創造力,藉以潛移默化孩子的人文涵養,是真正的寓教於樂,應該愈早愈好。

我這幾年看展演的經驗,國外團體的展演,票價雖高,往往一票難求,萬頭攢動;但國內藝文團體或藝術家,即使有口碑,在海外佳評如潮,國內的票房多是慘澹經營。藝術向下扎根很重要,我們自詡為文化大國,卻有七成青少年說不出1位國內藝術家的名字,本土藝團艱苦撐持。資本主義講求投資報酬率,我們投資股票、不動產,定時定額的儲蓄或購置基金,而為了提升社會及孩子的涵養和生活品質,是否也能考慮為我們的下一代、為國內的藝文產業,做定時定額的文化投資?每年帶孩子聆賞幾場國內藝界的展演,甚至固定小額贊助喜愛的團體,我相信對孩子或社會,都是穩賺不賠的。


***

我覺得,現代的爸媽,總是不停的逼小孩學這學那...
下了課,孩子們的世界充滿了學習,
而那些學習,是否是他們真心想要的,父母從來都不在乎
因為大人要的只是,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

難道高學歷勝過一切嗎?

每次看到新聞,那些智慧型犯罪人物,以及高知識份子做錯事
心裡都會出現,學歷高又怎樣?作奸犯科的人一堆
台灣的家長們一心只追求兒女們名列前茅,比較誰得的獎狀比較多
可是,他們都忽略了,除了知識以外,還有很多重要的課題

學生不該只是死命讀書而已
世界上,明明就有很多美麗的文化等著被欣賞
父母的教育實在太重要
光看中指蕭這件事,就知道這個父親有失敗

有時候,大人把夢想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的行為
正是造成他們心態錯誤的原因
變的更叛逆,變的很消極,變的沒有主見,變的偏激固執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如果為人父母為人師長都只在乎成績這件事
那麼每天新聞上出現的軾母唸師毆同學,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因為所有的大人們,永遠在做不良示範
即便自己的孩子做錯事,也會有一堆的藉口或是怪罪他人
而老師們,也變的得過且過,
以免惹事生非而遭學生或家長的控告


如果不是為了要繳學校的作業,
會自願去看展的學生,或是帶兒女去看展的學生,應該是很少
也很少看到父母教小孩在公共場合要注意哪些禮儀
或者說,連他們自己都不懂,到底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藝文展覽活動,除了可以增加我們的審美觀
還能帶領我們認識不同文化不同地方的風俗民情與歷史
也是一個觀察人們是否有足夠的教養的地方

PS:我說,我們該去看歷史博物館的展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開開 的頭像
    開開

    宅女開開

    開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