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找世界上唯一僅有的花的中譯歌詞時 意外發現了一篇寫的不錯的文章
而我也認為 現在有絕大多數的人 無法做到愛自己這件事
當然 包含了我自己在內 也都還需要學習並重視 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這種愛 當然不單單只是情人的愛而已 而是泛指所有的愛
以下原文來自於此
愛別人之前,要先學會愛自己
「要乖喔,不然爸爸(媽媽)就不疼你了!」
而我也認為 現在有絕大多數的人 無法做到愛自己這件事
當然 包含了我自己在內 也都還需要學習並重視 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這種愛 當然不單單只是情人的愛而已 而是泛指所有的愛
以下原文來自於此
愛別人之前,要先學會愛自己
「要乖喔,不然爸爸(媽媽)就不疼你了!」
「怎麼考那麼差,我們家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這樣的話,是不是很熟悉?從小到大,我們常常被父母、師長用外在標準(成績和成就)來評定我們;或者,我們常被大人拿來和誰家的小孩作比較。無形之中,我們覺得只有書念得好、只有當乖小孩、只有不犯錯,只有表現優良、傑出,才「值得被疼愛」,而忽略了:(一)成績和成就,只反映了我們某些部分,那不代表我們的全部,(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無論如何都值得被愛。[註一]
上述內化了的自我觀感,容易使我們格外在乎男、女朋友(或另一伴)對待自己的方式:如果對方對自己不好,可能會不自覺地認為,一定是自己不夠好,或自己對她(他)不夠好,所以才無法得到對方的愛。甚至會以為,如果我再對她(他)好一點、犧牲多一點,她(他)就會更愛我了。因此,常常不顧一切為對方犧牲、為對方改變,弄到後來,連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也越來越討厭自己。
也或者,我們會極度需要對方的注意力和關心,活像是一具「愛我、疼我、照顧我、注意我」訊號的發射器,不斷向周遭人散放出這樣的訊息。若是對方沒有滿足自己這方面的需要,心裡就會感到不安,甚至覺得對方不愛我了,於是開始一連串積極的行動,想要掌(操)控對方、想要確認對方的愛,不僅使得自己不堪,也讓對方感到很大的壓力。
我們為什麼那麼渴望對方的愛?
為什麼心中好像有一個缺愛的無底洞?
為什麼總是習慣性地以對方的行為反應來決定自己的價值?
追根究底,似乎是因為我們不夠愛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若我們都不喜歡自己,怎能期待別人愛我們?
愛自己,不是要我們變成一個自私或自我中心的人,而是要我們去發現自己的優點、肯定自己的獨特,懂得如何在身心靈方面照顧自己、疼惜自己。不要因為愛對方(或向對方討愛),而不斷委屈自己、壓抑自己,終而失去自己。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能讓彼此感到自在和快樂,而不是讓自己或對方受折磨,不是嗎?
[註一]
這並非唯一讓自己覺得不值得被愛的根源,家庭背景和成長的創傷經驗也容易讓我們有這樣的非理性想法。
我覺得 我不夠愛自己 所以 我要再更愛自己多一點!!!
我覺得 我不夠愛自己 所以 我要再更愛自己多一點!!!

全站熱搜